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啟動“智惠云嶺”茶山行
云霧繚繞仙境地,釘耙山上茶香揚。逛茶園、品春茶、吃茶餐、蘆笙晚會……2024年5月2日,值此五一黃金周期間,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啟動“智惠云嶺”茶山行活動,舉辦盛大的釘耙山“春茶下山”活動,聯動數十家主流媒體,以“春茶下山”為主題,邀請社科專家、茶學專家、文化學者、經濟專家及企業家,連同當地的干部及村民,以及釘耙山的茶客茶友,上百人匯聚云茶秘境,共同推薦釘耙山,搭上文旅快車讓春茶“靚”起來。
活動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鳳山鎮人民政府主辦,普洱茶協會、西雙版納州茶協會、景谷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科創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細葉茶專業委員協辦,云茶碼、茶農之家、雪球文化、愛豆咖啡合作,釘耙山古茶園承辦。
景谷是無量山系一個綠色生態寶地,是北回歸線上的傣彝之鄉,素有“無量寶地·千景之谷 ,綠海明珠·茶祖之源”的美稱,不可復制的地理氣候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景谷之茶的優良品質。這里曾發掘出全球唯一、迄今3540萬年的寬葉木蘭化石,為引證景谷是茶樹起源的核心地帶提供古生物依據。景谷是普洱茶和白茶原料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普洱茶和白茶品種的基因庫,景谷有五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聯合龍塘古茶山、南板黃草壩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團結古茶山,有113個一山一味古茶樹小產區,有百年以上古茶樹102萬株,其中在釘耙古茶園發現有不少于6種中小葉茶樹品種。
釘耙山沉寂了半個多世紀后再次進入了世人的視野。自1969年部分原住居民搬遷后,尚有10多戶居民留在釘耙山。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里,動植物在這里自然生長、繁衍。至今大片的古茶林隱匿在釘耙山的秘境之中,被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環抱,融于山水之間,擁有最原始生態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釘耙山普洱茶獨特的“一山一味”,也使其成為眾多普洱茶產區里的“世外桃源”。
活動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鳳山鎮人民政府主辦,普洱茶協會、西雙版納州茶協會、景谷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科創中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細葉茶專業委員協辦,云茶碼、茶農之家、雪球文化、愛豆咖啡合作,釘耙山古茶園承辦。
景谷是無量山系一個綠色生態寶地,是北回歸線上的傣彝之鄉,素有“無量寶地·千景之谷 ,綠海明珠·茶祖之源”的美稱,不可復制的地理氣候和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景谷之茶的優良品質。這里曾發掘出全球唯一、迄今3540萬年的寬葉木蘭化石,為引證景谷是茶樹起源的核心地帶提供古生物依據。景谷是普洱茶和白茶原料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普洱茶和白茶品種的基因庫,景谷有五座古茶山:文山古茶山、聯合龍塘古茶山、南板黃草壩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團結古茶山,有113個一山一味古茶樹小產區,有百年以上古茶樹102萬株,其中在釘耙古茶園發現有不少于6種中小葉茶樹品種。
釘耙山沉寂了半個多世紀后再次進入了世人的視野。自1969年部分原住居民搬遷后,尚有10多戶居民留在釘耙山。半個多世紀的時光里,動植物在這里自然生長、繁衍。至今大片的古茶林隱匿在釘耙山的秘境之中,被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環抱,融于山水之間,擁有最原始生態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釘耙山普洱茶獨特的“一山一味”,也使其成為眾多普洱茶產區里的“世外桃源”。
研究會授牌——普洱茶物種研究教學基地
當天活動開幕式上,景谷縣茶特中心副主任陸傳坤,云南省社科聯相關負責人,鳳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成驁,文折村書記普春華發言等到場講話,釘耙山村民代表劉顯文也在現場發言。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陳正榮授予云茶秘境釘耙山古茶園“普洱茶物種研究教學基地”的匾牌,云茶秘境釘耙山古茶園負責人許云恩接過牌匾。陳正榮說:“景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釘耙山更是一個秘境,這里茶葉資源豐富,有細葉茶、喬木大葉種、小葉種、紅梗紅葉等等。研究會將釘耙山定為普洱茶物種研究教學基地后,期待更多的專家和茶友到這里探秘?!?/p>
現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陶國相向文折村五名茶農代表頒發“茶農之家”的牌子。據了解,“茶農之家”是研究會正在實施的農業數字化創新項目,釘耙山于2024年3月7日加入“茶農之家”。截至2024年3月,茶農之家已經完成茶農和茶企的交易信息展示平臺的落地,現有121家SC認證的茶廠,12200戶試點茶農加入到平臺中。
專家勘察——釘耙山古茶園堪稱“茶樹的基因庫”
釘耙山,因山形酷似豬八戒的釘耙而得名。釘耙山是高海拔山區,現存500余株古茶樹,茶葉年產量僅900多公斤,山上的古茶樹散布生長在海拔2160米至2600米的深山之中,這里氣候多變,早晚云霧繚繞,正午陽光強烈,是高山云霧出好茶之地,占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地理環境,產出的茶葉滋味甜醇、回甘持久、香氣宜人。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陳正榮授予云茶秘境釘耙山古茶園“普洱茶物種研究教學基地”的匾牌,云茶秘境釘耙山古茶園負責人許云恩接過牌匾。陳正榮說:“景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釘耙山更是一個秘境,這里茶葉資源豐富,有細葉茶、喬木大葉種、小葉種、紅梗紅葉等等。研究會將釘耙山定為普洱茶物種研究教學基地后,期待更多的專家和茶友到這里探秘?!?/p>
現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會長陶國相向文折村五名茶農代表頒發“茶農之家”的牌子。據了解,“茶農之家”是研究會正在實施的農業數字化創新項目,釘耙山于2024年3月7日加入“茶農之家”。截至2024年3月,茶農之家已經完成茶農和茶企的交易信息展示平臺的落地,現有121家SC認證的茶廠,12200戶試點茶農加入到平臺中。
專家勘察——釘耙山古茶園堪稱“茶樹的基因庫”
釘耙山,因山形酷似豬八戒的釘耙而得名。釘耙山是高海拔山區,現存500余株古茶樹,茶葉年產量僅900多公斤,山上的古茶樹散布生長在海拔2160米至2600米的深山之中,這里氣候多變,早晚云霧繚繞,正午陽光強烈,是高山云霧出好茶之地,占據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地理環境,產出的茶葉滋味甜醇、回甘持久、香氣宜人。
據了解,釘耙山是目前整個云南省普洱茶產區里,唯一一個不出售鮮葉和散茶的古茶山,真正實現了普洱茶的“一山一味”。這次“春茶下山”活動就是一個向公眾公開、媒體見證的陽光行動。對此釘耙山古茶園負責人許云恩對外鄭重承諾:“釘耙山每年只采春茶,夏、秋、冬三季養樹,所有茶葉統一管理、采制,統一壓制成品,統一包裝、價格,做到一山一味、一茶一碼,讓茶客茶友喝到純正的釘耙山古樹茶?!?/p>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科創中心主任周國偉介紹,釘耙山所有進入市場胡茶品都標有“云茶碼”標識,“云茶碼”是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科創中心推出的科技創新服務產品,推進數字技術在種植、管養、防治、監測、采收、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廣泛應用。目前,“云茶碼”作為解決茶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的有力工具,已成為助力茶產業升級、茶農增收的新密碼。這也是新質生產力對茶農之家的賦能與創新應用。